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法屬圭亞那接壤。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巴西全國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于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圣保羅)。在圣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圣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由于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按照2010年的數據,巴西人口中47.3%的為白種人,43.1%為混血種人,7.6%為黑人,2.1%為亞洲人,其余則為少數印第安人。 與巴西人打交道時,不宜向其贈送手帕或刀子。信仰忌諱巴西人大多數信奉天主教, 另外也還有少部分人信奉基督教新教、猶太教以及其他宗教。他們忌諱數字"13",他們普遍認為"13"為不祥之數,是會給人帶來厄運或災難的數字。 巴西是全球鐵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原礦基礎儲量約620億噸。該國礦山多為易開采的高品位露天礦,礦石平均品位達到62%,其原礦儲量約290億噸,含鐵儲量160億噸,均位居世界第2位;而統計顯示,巴西鐵礦石的原礦儲量和含鐵儲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17.06%和20%。 巴西鐵礦資源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占國內鐵礦石總儲量的70%;其次是南馬托格羅索州,占21.5%;而北部的帕拉州占7.3%;其他州占1.2%。米納斯吉拉斯州的鐵四角地區和帕拉州的卡拉加斯地區,為該國鐵礦資源最為集中的礦區,也是世界級的著名鐵礦產區。 巴西鐵礦主要由赤鐵礦組成,具有高鐵、中硅、低鋁的特點,是目前大型鋼鐵廠首選原料之一。其脈石部分主要有石英,Al2O3/SiO2比低,有利于液相形成,且粒度合理。以淡水河谷公司為例,其北部的卡拉加斯地區的鐵礦石TFe達67%以上,SiO2小于2%;南部伊塔比拉地區的鐵礦石TFe達66%以上,SiO2小于4%,Al2O3不大于0.8%,是優質的燒結用礦。此外,巴西鐵礦的細粉少,且粘性小,在與其它礦配合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其特點,以達到成本最低、冶金性能最好、燒結礦產量高的效果。 一、礦業政策 巴西目前礦業領域的法律規范主要為《巴西礦業法典》、該法規對礦產資源的控制非常嚴格,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因此礦業活動必須經過政府的授權批準,同事礦產資源所有權也與土地所有權分離,其具體規定如下: 礦產資源屬國家所有: 保證地下可能埋藏有礦產資源的土地所有者具備獲得勘探和采礦特許權的權利; 國家享有以下資源的獨占權:石油、天然氣和其他液體碳氫化合物;石油提煉的進出口,包括其精煉產品;石油、天然氣及其加工產品的海上運輸;核燃料及其加工產品的勘探、開采、選礦、濃集、再處理、工業化生產以及貿易等; 與石油、天然氣和其他液化碳氫化合物有關的經濟活動均應在政府法律框架的范疇內進行,必須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對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采必須得到聯邦政府的批準,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但在邊境線附近的礦產資源則只允許本國居民經營;聯邦政府、自治區省政府有權分享在巴西領土、大陸架、海域、經濟特區等地區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的成果,而土地所有者也有權分享上述成果;礦產資源的勘探在時間上有限制,但開采權則沒有限制。 二、主要礦石港口 1、圖巴朗 位于大西洋西南岸,巴西東南部聲卡塔琳娜州。該港口為巴西最大的鐵礦石輸出港口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散貨出口港。南側可停靠15萬噸級礦石船,北側可停靠25萬噸級船。 2、瓜伊巴港 位于巴西東南沿海的里約熱內盧州,大西洋南岸,撒帕提怕海岸,臨近塞佩蒂巴港。為巴西聯合礦業公司自有港口,僅承運鐵礦石物資。港口擁有一座380m長的土堤式碼頭,礦石裝卸能力為5000噸/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