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北美洲最北的一個國家,西抵太平洋,東至大西洋,北到北冰洋,領土主張直到北極。加拿大東北方和丹麥領地格陵蘭相望,東部和法屬圣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相望,南方及西北方與美國接壤,邊界長達8892公里,為全世界最長不設防疆界。加拿大由十個省和三個地區組成,首都為渥太華。亦是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最多國內城市名列前茅的國家之一。就國土總面積來說,加拿大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國(其中陸地面積為世界第四,僅次于俄羅斯、中國和美國),但是人口密度非常低,總共只有3,200萬居民。加拿大是個具有現代化工業及科技水平的發達國家,能源資源充足,經濟體制依靠自然資源。1951年7月9日,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等四十幾個國家宣布結束對德戰爭狀態。1970年10月13日,中國與加拿大建立外交關系。 加拿大礦產資源豐富,鐵礦石的原礦儲量約占63億噸,含鐵儲量23億噸,分別占世界總量的3.71%和2088%,均位居世界第7位(以上為截止2011年數據)。該國礦山主要分布在拉伯大多高原的諾布累克、謝弗維爾和拉伯拉多地區,魁北克省的哈佛圣皮埃爾附近及紐芬蘭島和溫哥華島地區。加拿大鐵礦石出口的主要品種為球團礦,其品位較高,硅含量較低,便面光滑無裂紋,低溫還原粉化率、還原膨脹率均優于印度球團礦。 一、礦業政策 根據加拿大先行憲法,礦業一般由省級政府管理,省政府對其管轄區內的礦業事物負有管理責任。聯邦政府在礦業領域的權利則相對有限,其工作主要集中于礦業發展提供充分的科技、政策、環境保護支持,制定相關的法律規范,行使宏觀管理職能,而直接負責管理的礦業事務僅限于鈾礦的勘探、開發管理,國有企業有關的礦業活動,西北地區,育空地區和領海礦產資源管理等領域。 采礦權 在加拿大開采礦產,必須取得采礦權和地面所有權,采礦權由勘探許可,堪區證和采礦租約組成,反映了取得礦業權的程序。地面所有權即土地使用權。、 加拿大的礦業權可以進行轉讓,要求礦業權轉讓必須根據法律規定的方式,以書面形式由當事人執行。礦業立法特別強調書面形式,否則沒有強制力。堪區證的轉讓則不要求按照法律規定形式,但是部分管理部門往往制定特殊的要求,如安大略省要求轉讓前必須取得簽發采礦租約的權威部門的書面認可。 所有的管理當局都有礦業權轉讓的登記機制。在加拿大,首先獲取礦權的往往是個人或者小公司。小公司由于資金有限,往往在發現礦體時,將礦權轉讓給大的礦業公司。現在,大的礦業公司越來越依賴于從小礦業公司收購采礦權。政府對礦權轉讓不予干涉,礦權轉讓所取得的一部分現金,一部分來自于利潤中分成取得。目前,加拿大比較流行達礦業公司與小礦業公司組件合資企業,因為這樣大礦業公司可以通過勘探費抵扣稅前收入達到避稅目的。 礦業融資 礦業投資有兩種方式,一是企業自有資金,其主要來源主要包括企業通過出售其股份募集資金和企業利用自有資金進行再投資;二是舉債,即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貸。企業投資礦業首先考慮的是資金成本和礦山回報。 加拿大是世界上風險投資的集中地,有阿爾伯塔、溫哥華、多倫多三哥股票交易所,許多加拿大礦業公司都在這三個交易所發行股票等募集資金。加拿大有許多風險投資基金,許多加拿大人除了支付養老金外,還將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購買風險投資基金,再由在這些基金投資于高風險的證券市場,從而為礦業公司融資提供了大量資金。 二、主要鐵礦港口 1、七島港 又名賽提爾,位于加拿大東南沿海圣勞倫斯河河口北岸,毗鄰圣勞倫斯灣的西北側。該港口是加拿大主要的鐵礦出口港,礦石碼頭最大可靠泊12萬噸級船舶,裝卸效率為8000噸/h,并有面積為12.1萬?O的散貨堆場。 2、卡捷港 位于加拿大東南沿海圣勞倫斯河河口備案,毗鄰圣勞倫斯灣的西北側,距七島港約46km,是加拿大重要的礦石和糧食出口港。 港區北側為礦石碼頭,岸線長792m,共有4個鐵礦石泊位,1個石灰石及潮潤土泊位,礦石裝卸能力為8000噸/h。港區南側為糧食碼頭,該港口年貨物吞吐能力約2500萬噸,除法定節假日、新年和圣誕節外,常年保持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