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地跨歐亞兩大洲。俄羅斯有14個陸上鄰國: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且與日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隔海相望。 俄羅斯被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可經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 全國有193個民族,人口分布極不均衡,西部發達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52?D77人,個別地方達261人,而東北部苔原帶不到1人。高加索地區的民族成分最為復雜,有大約40個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總人口1.431億(截止2012年4月1日),民族193個。其中俄羅斯族占77%。俄羅斯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兇險和死亡的象征。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他們還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要用左手抽考簽等等。 俄羅斯是世界上鐵礦石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儲量占俄羅斯鐵礦石總儲量的57.4%,該地區的庫爾斯克磁異常區擁有世界超大儲量的鐵礦藏。烏拉爾地區的鐵礦石儲量占俄羅斯鐵礦石總儲量的16.7%,西伯利亞地區的鐵礦石儲量占12.8%,遠東地區的鐵礦石儲量也很豐富,占俄羅斯鐵礦石總量的8%。俄羅斯鐵礦儲量占世界總儲量近40%,大約是650億噸。工業類型的450億噸鐵礦石當中(A+B+C1),接近300億噸(約占總量的43%)的鐵礦石品位在50%以上,這些鐵礦石不需選礦就可以直接利用。還有150億噸(3約占總量的30%)鐵礦石用只需要簡單的選礦。 探明的鐵礦石88%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只有12%在俄羅斯東部。其中大的鐵礦床在庫爾斯克磁場異動地帶(KMA),約占俄羅斯全國總儲量的60%。庫爾斯克磁場異動地帶包括庫爾斯克(Курск)和別爾格斯羅得(Белгород)。礦層的平均厚度是40-60米,個別地方厚度達350米。鐵礦石品位是55-62%,儲量為430億噸,其中260億噸鐵礦石品位達60%。硅鐵礦的品位為40%,有170億噸的儲量。 俄羅斯貧礦儲量十分豐富,擁有許多儲量在5億噸以上、適宜露天開采的大型鐵礦區。 俄羅斯自然形成的鐵礦石品位明顯低于澳大利亞、巴西等主要鐵礦石生產國。不過在選礦之后,俄羅斯鐵礦石的品位能夠達到較高水平。俄羅斯鐵礦石的磷含量明顯低于澳大利亞和巴西的礦石。不過,俄羅斯鐵礦石的硅含量較高。 目前,俄羅斯鐵礦石市場已被幾大公司壟斷:冶金投資公司控制著鐵礦石市場43%、歐亞控股公司22%、北方鋼鐵公司11%、新利佩茨克鋼鐵公司10%、“歐洲化學”礦物和化學公司5%、梅切爾采礦和冶金公司4%、圖拉鋼鐵公司1%,其他公司占鐵礦石開采的不到4%。上述大公司均屬于產供銷一條龍的大集團公司,它們控制著鐵礦石銷售市場的83%。 一、礦業政策 20實際90年代,隨著俄羅斯政治及經濟體制的巨大變革,該國礦業由原先的國有制轉變為私有制,其私有化浪潮導致大部分礦業公司被私人收購。但隨著普京執政以來,俄羅斯礦業政策逐漸發生變化,國有經濟開始重新控制國家的主要礦業資源。目前,該國有關礦業的法律主要有《地下資源法》、《產品分成協議法》、《貴金屬和寶石法》等法律,其中規定除廣泛分布的礦產外,所有地下資源均屬國家所有,對地下資源的勘查、開發均由專門的管理機構同意辦法許可證。此后,隨著該國經濟的發展,相關法律也進行了多次修訂。2008年,俄羅斯頒布了《餓了聯邦外資進入對報賬國防和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商業組織程序法》,其中規定外國投資者不得開采俄羅斯聯邦級礦產資源。如外國勘察者勘探發現了較大的新礦床,則必須將礦山50%以上的股份出售給俄羅斯公司,從而意味著該國礦山將全部由俄羅斯本國企業控股。勘察者可通過競標方式獲得探礦權,有效期為兩年,可以延期:但由于俄羅斯采用的資源認定標準與其他國際通用標準不同,因此審查程序較為繁瑣。此外,采礦權人每年都須將其礦山規劃提交政府部門審核,任何變動都需要經政府部門批準,而審核程序往往持續數月乃至數年,從而對礦山正常生產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主要礦石港口 1、納霍德卡港 位于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南鄰日本海,共有20余個泊位,其中17個為貨運泊位,泊位前沿水深7.3-9.9m,年裝卸量超過1500萬噸。 2、東方港 位于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最大水深為18m,可停泊15萬噸級船舶,年貨物吞吐能力約4000萬噸。港內共有30余個泊位。 |